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贴合实际又高质量的理论文章?”
“调研文章的选题怎样选择?”
“回望近年来法治建设历程,公益诉讼是一个极为耀眼的亮点。”
“公益诉讼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带着这些问题,8月16日,渭源县检察院秋天里的第一场“干警大讲堂”如约而至。
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工作培训班”的第三检察部干警陈永林以《对检察理论调研的认识与思索》为题,为全体干警进行了专题分享。陈永林同志结合自身写作经历与工作实际,以对检察理论调研的认识与思索为切入点,围绕理论调研文章的概念、意义、结构以及如何写好理论调研文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紧密结合干警撰写的调研实例,从调研文章题目选定、结构搭建、实践路径建构等方面分析了干警在撰写调研文章时容易出现的偏差与误区,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论调研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激励年轻干警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以昂扬的精神投身于检察理论研究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不断涌现,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类型案件日益增多。自2014年起,近10年的时间里,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历经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健康发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参加了“第二期高质效办理每一个案件专题研修班”的第二检察部干警贺鹏从公益诉讼概念的提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进程、公益诉讼法定领域等方面内容出发,辅以典型案例,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自觉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努力作为。
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二检察部主任蒲汉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实务解析》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民事虚假诉讼的含义、虚假诉讼的多发领域,开展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的依据、虚假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监督虚假诉讼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的措施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典型案例来进行讲授。并建议各内设部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敏于发现案件线索,合力推进民事虚假诉讼监督。
第一检察部主任张继平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正当防卫”案件为干警讲授了专题业务课。解释了一般正当防卫与特殊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针对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以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为大家展开详细讲解。课堂上,结合自己亲身办理的张某某故意伤害一案为干警释理说法,为干警充分解析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案例的剖析和现场交流互动,干警们对正当防卫有了更加明晰的法律认定标准,对今后的法律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今天的‘干警大讲堂’像一场及时雨,主讲人结合自身办案经历现场传经送宝,以他人为鉴了解自身不足,借他山之石补齐短板弱项,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拓宽了办案视野。”聆听完授课后,干警们纷纷表示,将在办案中认真消化吸收、实践运用,进一步提升检察办案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渭源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渭源县检察院将常态化开展“干警大讲堂”活动,进行类案研究、疑难探讨和技能培训,帮助干警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业务能力、拓展视野格局,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中凝心聚力,补短板强优势,打造一支拼搏上进、能征善战、团结协作的高素质过硬检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