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嬗变,四季轮换。培训充电,正当其时。会议室外,正历经秋冬季节更迭;会议室内,不曾改变的是检察干警们参加培训学习时迫不及待的匆匆步伐和聚精会神的灼灼目光。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10月25日,渭源县检察院“干警大讲堂”如期开讲。3名干警变身“主讲人”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外出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悟以及分享在日常工作中自己亲身办理过的案件过程。
“高质效做好控告申诉工作的标准,就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信访矛盾存量减少、增量被遏制。”
课堂上,陈永林结合他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以如何接待来访群众化解矛盾为切入点,从正确认识和理解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做好反向审视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做好控申工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正确认识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必要性、真正理解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职责、精准定位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认识反向审视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控告申诉及赔偿案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控申思维、办案思维、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张燕妮系统讲解了职务犯罪的概念、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特征等问题,并对职务犯罪办案实务中“利用职务便利的认定”“受贿的既未遂认定”“介绍贿赂”“新型受贿案件的认定”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结合《监察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程序方面深入剖析监检衔接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就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自首认定、量刑方面、电子数据的提取、留置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衔接、有效推进监检衔接机制和提升办案质效等问题与在场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怎样判断一份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资格’?”“鉴定意见书中有哪些需要审查的?”……授课中,许文莉以问题入题,讲解自身办理的周某霞申请抗诉案过程,从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监督的法律依据出发,对检察机关进行民事监督工作的范围和具体程序进行了解读。
“做好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工作首先要有为民之心,在办案过程中要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当事人的诉求。在办理每一个案件时多走一步,多想一层,深挖案件背后的问题,积极开展诉源治理,才能更高质效地办好案件。”在分享过具体案例后,许文莉以“对如何做好民事公益诉讼工作的思考”为题,分享了这几年在民事检察部门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感受,讲课内容从工作实践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大家都收获满满。
下一步,渭源县检察院将把常态化“干警大讲堂”作为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先进典型和业务骨干讲理论、讲法规、讲政策、讲业务,进一步挖掘课题亮点,不断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干警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全面提升全体检察干警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努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着力打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检察队伍。